宝宝爱出汗是怎么回事宝妈宝爸看过来
宝宝爱出汗是怎么回事宝妈宝爸看过来
一、爱出汗就一定是体虚吗
宝宝爱出汗是怎么回事?有些宝宝出汗是正常的现象,有些事病理性的。那么这时候家长就要检查一下是否给宝宝穿的太多了,然后再观察宝宝的症状。
有些汗是"焐"出来的
朱医生听完患儿父母的叙述后,看了看孩子,心里就明白了大半。孩子刚脱下羽绒服外套,里面是个棉背心,背心里有件厚棉衣,里面还有保暖内衣。父母说,家里虽然没有暖气,但只要孩子在家,房间里总是开着空调和电暖器。
原来,孩子夜里也穿着保暖衣,睡厚睡袋,上面还盖着厚棉被。"给孩子盖得这么厚,不出汗才怪呢。"朱医生说,一到冬天,很多家长都生怕孩子冻着,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,却不知道"要想小儿安,三分饥和寒","小儿的表达能力差,全靠家长观察,孩子本身又好动,再穿得那么厚,当然汗多了。"
朱医生建议,"给孩子穿衣服,在同样的环境里,比大人略厚一些就行,不要以手凉不凉为标准,可用手摸摸孩子的后背,暖暖的并且光滑无汗就表示穿得厚薄合适。"
有些汗是正常现象
朱医生说:“孩子的生长发育快、新陈代谢也比成年人旺盛,所产生的热量及代谢产物也相对较多。同时,小儿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,在入睡时,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经会因失去大脑的控制而一时兴奋,所以孩子的汗就比成年人多。如果孩子只是多汗但不伴随烦躁、哭闹、易醒等症状,这种情况就是正常的,和疾病没什么关系。”有些妈妈一看到宝宝出很多的汗,首先担心宝宝缺钙,但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佝偻病的特有症状,如果孩子入睡以后,头、颈部以上多汗,但深睡后出汗逐渐减少就是正常现象,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,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好转。
二、小儿多汗有原因
孩子出汗其实是在蒸发体内的热量以调节体温。有些家长在孩子入睡前让孩子喝牛奶,这也会使孩子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,从而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,这种出汗关系不大,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给孩子穿得、盖得太多,热量散发不出去,也可能使孩子在冬季中暑,威胁到孩子的健康。如果孩子晚上盖得并不厚,却在入睡后大汗淋漓,一整夜都汗出不止,衣被、枕头都湿了,且伴有烦躁、哭闹、消瘦等症状,家长就不能大意了。这种多汗多半就是病理性的。
常见的病理性多汗,原因一般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,这种病除了夜间多汗外,还伴有烦躁、睡眠不宁、易惊醒、方颅、枕秃、鸡胸等症,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,饮食上也应注意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。
如果孩子常在天亮前多汗,同时伴有面色苍白、脉搏细弱而快,则有可能是低血糖,这时可给孩子喝些糖水或吃些糕点,即可缓解。此外,小儿患结核、贫血、风湿、类风湿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汗多现象。所以,小儿多汗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。
三、什么情况下出汗是正常的呢?
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,并非都是体质虚弱、身体有病的症状。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,因而虚汗不断。其实,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。
所谓生理性多汗,是指孩子发育良好,身体健康,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。通常情况下只要宝宝生长发育良好,饮食正常,不经常感冒咳嗽,而且没有其他异常的表现,平时汗多大都是生理性多汗,家长无需过分担忧,更不要动不动就以为是“缺钙”而盲目补钙。
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部和颈部,孩子通常会在刚入睡的半小时左右头上会出汗、甚至后背也有汗,这种现象俗称“蒸笼头”,在孩子熟睡之后汗出停止。这是一个正常现象,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,人入睡的的过程就是阳气潜入阴的过程,所以,稚阴稚阳的孩子在入睡之初会有汗出的现象。
需要注意的是:一般睡眠时的出汗在入睡后即开始,1-2个小时之后进入深睡,汗会慢慢减少。随着宝宝的成长,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好转,但如果孩子入睡汗出过多,如水洗一般虽说不是什么病症,但还是说明孩子身体有一些失衡,需要给孩子调理一下。
虽说生理性多汗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,但是汗多也会让宝宝不舒服,所以一些必要的护理妈妈还是应该做到位的。比如:
1、睡前避免过度兴奋,睡前过于兴奋,入睡后虽然身体已经静下来了,但交感神经还处于兴奋状态,就容易出现多汗。
2、穿纯棉质地内衣:纯棉质地的衣服透气、吸汗,贴身穿着也比较舒服。勤换洗床单被褥,减少螨虫的滋生。
3、调节室内温度:每天早、中、晚坚持通风换气,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—30分钟。
4、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:宝宝衣着和被子的厚薄应与大人相当,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过厚,盖得太多,否则宝宝容易出汗。
四、哪些情况下出汗要警惕呢
孩子爱出汗有两种情况比较常见:一种情况是白天安静状态下无故出汗或稍活动就汗出;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熟睡中出汗,即主要分为阳虚引起的自汗和阴虚引发的盗汗两种。
自汗
白天清醒的状态下汗出过多,稍一活动就汗出很多,甚至没有活动安静状态下汗出过多。自汗主要是体内的阳或气不足了,不能固摄汗液所致的一种病症。常伴有面色淡白、怕冷、怕风、手脚容易冷凉、食欲欠佳、容易疲乏、容易感冒等气虚、阳虚的表现。
很多孩子生病、发烧之后会出现自汗,这说明孩子脾肺气不足了,也有的孩子服用抗生素或静脉输液后就会出现自汗,这是药物损伤了孩子的脾胃之气,孩子的正气受损。
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感冒、食欲不振、饭量少、面色发黄、容易疲劳。所以,对于一些小儿常见病,家长们要尽量不要给孩子使用抗生素等药物,选择儿推等中医外治疗法来治疗孩子的疾病。
自汗调理方法:
1、儿推体穴:
考虑到小儿推拿具体的穴方需要结合体质来辩证,并且有着严谨的穴方配伍,穴位的顺序、次数也是很有讲究的;同时,由于小儿推拿有不同派别,手法、思路、穴位都可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,有些取穴,手法方向甚至相反,通常情况下,不同派别的手法、穴方不能混用。
因此,本文仅提供以下体穴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:
正捏脊7-9次,揉足三里100次,每天1-2遍。(公众号后台输入穴位了解儿童全身穴位图)
2、补阳粥:
大米100克山药(铁棍山药)30克红枣7个胡萝卜20克。每周喝3-5天,每天1顿,连续吃1至3个月。(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,发热、咽喉肿痛、严重便秘的孩子不宜食用或遵医嘱。)
盗汗
夜里睡眠的状态下,汗水偷偷的跑出来了,醒后汗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。“盗”有偷盗的意思,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,来形容这种汗出,所以称盗汗,盗汗主要是阴虚导致的,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、五心烦热、颧红、头晕、消瘦、疲乏等阴虚的其它表现。
盗汗通常是阴虚内热引起的,这样的孩子通常饮食荤腥油腻、煎炸比较多,导致内热耗伤阴液,引起盗汗。也有些是生病发烧之后出现盗汗,这种情况通常是气阴都不足了,这时孩子也会同时有自汗。
对于阴虚内热的宝宝,家长要尽量给孩子清淡饮食,以五谷为主、蔬菜为辅,可以选择山药、红枣、莲子、百合等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材煮粥,同时运用小儿推拿进行体质调理。
盗汗调理方法:
1、儿推体穴:
考虑到小儿推拿具体的穴方需要结合体质来辩证,并且有着严谨的穴方配伍,穴位的顺序、次数也是很有讲究的;同时,由于小儿推拿有不同派别,手法、思路、穴位都可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,有些取穴,手法方向甚至相反,通常情况下,不同派别的手法、穴方不能混用。
因此,本文仅提供以下体穴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:
揉厥阴俞50,脾俞50、肾俞50、每天1-2遍。(公众号后台输入穴位了解儿童全身穴位图)
2、滋阴粥:
大米100克山药(铁棍山药)20克百合10克,乌梅2个,红枣5个。每周喝3至5天,每天1顿,连续吃1至3个月。(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,发热、咽喉肿痛、严重腹泻的孩子不宜食用或遵医嘱。)
还有一种导致孩子多汗的原因就是“内热”过盛,导致的多汗。这个内热主要来自于饮食,给孩子荤腥肉类、甜食等吃的过多,助湿生热,蒸腾体内津液外泄出现多汗,这样的孩子通常还有怕热贪凉、手足心热、口臭、尿黄、大便干,舌红苔厚等内热积食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