柚子资讯

当前位置: 主页 >> 综合资讯 >> 细叶地榆

察举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

发表于:2023-11-24 11:44:47 来源:柚子资讯

察举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?有什么特点?

说到察举制,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?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。

在古代“高考”科举制尚未成型之前,察举制作为汉朝官员选拔制度,促进了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。为大量社会底层人民进入官场提供了途径。改变了当时世家大族把持朝政,寒门学子入朝无望的局势。他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、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,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。这一选拔制度也成了科举制的雏形,实行了1300年之久。

察举制的消失

察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,招揽各类人才为朝廷效力,但通过察举制进入官场的官员容易对举荐人产生感恩之情,导致拉帮结派行为产生,不利于朝堂的稳定。

其二,察举制,由于缺少统一的鉴定标准,容易存在推举不公平的现象。郡县地方在察举制的盛行之下形成评议之风。“清议”名士好品评臧否人物,不重实际,空发议论。而真正有才德之人容易被埋没。其中有不少品行不佳,毫无才能之人钻制度之漏洞,通过贿赂官员入朝,助长了歪风邪气。

其三,豪门望族、地方权贵,把持了察举制的选举权。豪门子弟不问品行皆可入朝,而真正有才能的寒门子弟入朝无望。察举制成了变相的“世袭制”。

其四,德行的评判难以作为真正的考量标准。人是复杂且多变的,德行的评判难以做出真正的客观评价。例如,王莽在篡汉前,在民间有很大的声誉和威望,在后来却成为篡汉的历史罪人。“向使王莽身先死,一生真伪谁复知?”。

尽管察举制存在很大的弊端,甚至为后来的汉朝动乱埋下了隐患。但察举制作为两汉时期重要的人才选拔来源,区别于之前的世袭制与军功制,对汉朝的兴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后期随着考试制度的完善,察举制演变为科举制,德行也不再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。但是察举制的产生为古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。

纽约大学申请要求

去美国留学一年需多少钱

如何才能美国留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