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类风湿的特效药有哪些类风湿有什么症状
治类风湿的特效药有哪些?类风湿有什么症状
一、哪些特效药可以治疗类风湿
1、穿山龙
穿山龙味苦、性平,入肺、肝、脾经。本品是近30年来我从民间搜集相关使用经验而逐步广泛应用于风湿病治疗的。
《中华本草》载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止咳定喘,主治风湿痹痛,肢体麻木,胸痹心痛、劳损,慢性支气管炎,跌打损伤,痈肿等。说明其扶正气、祛风湿、通血脉、蠲痹着的功效是显著的,民间早已应用。
药理研究证实,其含薯蓣皂甙、纤细薯蓣皂甙、穗菝葜甾甙等成分,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,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。因此它不仅有镇咳、祛痰、平喘和改善冠脉流量、降低血胆固醇、脂蛋白水平的作用,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,所以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主要药物。
《中华本草》谓其干品用量是6-9克,《中草药手册》的指导用药量多为15克,少数达30克,东北地区常用量亦为15-20克左右。事实上,要取得较好的疗效,其用量需40-50克,30克以下收效不著。
我对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狼疮、干燥综合征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,多用50克为主药,确有调节免疫功能、缓解病情的作用。
因其性平,所以不论寒热虚实,均可应用,是一味标本同治的好药,值得推广应用。
2、川乌
川乌是临床治疗痹证常用药。张仲景《金匮》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,因其辛温大热,含*,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、镇痛蠲痹之功,是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佳的药物,凡寒证、痛证,必用本品。
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者,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、知母,以制其偏。如舌红,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证,则不宜用之。本品有毒,宜用制川乌为妥。如用生者,必先煎二小时,以减其毒。
川乌可用于治疗慢性风湿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强直性脊柱炎、老年性关节病、骨质增生、坐骨神经痛、椎间盘突出、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,关节不利等症所致之疼痛,伴有形寒肢冷,舌质淡或衬紫,苔白或腻,脉弦紧或弦缓者。
注意:如热象较甚,红肿热痛者,则暂不宜用;尤其是心律失常、风心病、心绞痛、脉结代,以及老年性心肺功能不全者,更需慎用。
川乌所含*及所含之其他成分可能有蓄积作用,如出现头昏、舌麻、流涎、心律减慢、血压下降、呼吸减缓,是*中毒之征,必须立即停服,并用绿豆、干姜、甘草煎服,以解其毒。
用量:一般制川乌6-15克为宜,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,但以不超过30克为是。尽量不用生者,更不要川草乌同用,以免中毒。孕妇忌用,否则可能引起流产、早产,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。
好药要善用、慎用,不可滥用。
3、鬼箭羽
鬼箭羽又名卫矛,《本经》即有载录,其味苦、性寒,善入血分,破血通络,解毒消肿,蠲痹止痛。
一般临床较少应用,但事实上本品行散入血,既能破瘀散结,又擅活血消肿,祛痹定痛,凡是瘀血阻滞之证均可参用。《本经》称其“除邪,杀鬼蛊疰”,就是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。
现代药理研究,证明它有调节免疫作用,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、干燥综合征、硬皮病、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,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。
上述诸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,并常伴有不规则的发热,以及皮肤、黏膜损害,症情反复缠绵,有“四久”之特征:“久痛多瘀、久痛入络、久痛多虚、久必及肾”。
临床常以之配穿山龙为主药,结合辨证论治,常获佳效。
但气血亏虚,或有出血倾向,以及妇女月经过多、孕期,则不宜应用。
本品用量一般15克左右,体实者可用至30克。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治风湿病方,用卫矛60-90克,水煎服用,就说明其是没有毒副作用的,只有虚寒证宜慎用之。
此外,由于本品擅解阴分之燥热,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型者颇合,不仅能降糖,而且对并发心脑血管和肾脏、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,有改善血液循环、增加机体代谢功能,既能治疗,又能预防。据药理分析,亦证实其所含之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岛细胞,调节不正常的代谢功能,加强胰岛素的分泌,对中虚气弱者,可配合参、芪、术等同用。
以上三味药在风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,穿山龙以其性平,诸症均可用之;寒证配以川乌,热证佐以鬼箭羽,寒热夹杂则并用之,结合辨证论治,有相得益彰之功。
- 上一篇:怎么有效减少电脑辐射彻底清洁皮肤
- 下一篇:夏枯草中药的应用范围有哪些